港台戏剧的文学改编
11月7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梁燕丽教授应邀来威廉希尔williamhill开设《港台戏剧的文学改编》主题讲座,受到戏文系众师生的热烈欢迎。本次讲座由戏文系教师吴韩娴老师主持。
梁教授首先以时间线为顺序,对香港戏剧的文学改编整体概况进行了脉络梳理。她列举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比较有特点的香港戏剧文学改编作品并作概括性介绍,提纲挈领地带领同学们感受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特色、取得的艺术成就、独到的改编方法。香港戏剧的文学改编取材范围广泛,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化包容性。从对中国古代文学与传奇故事的深刻再创造,到对大陆小说及香港本土小说的匠心独运的改编,再到对经典世界名著的跨时空演绎,无不彰显了香港戏剧在文学改编领域中的广阔视野。
接下来的讲座环节中,梁教授精心挑选了四部极具标志性的香港话剧文学改编佳作,引领同学们踏上了一场深刻而细腻的剧作主题探索之旅。
一、回归乡土中国:《边城》
香港剧场曾多次改编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其中编剧、导演陈敢权于2001年改编的音乐剧版《边城》尤为引人注目。他将原著的白话文转化为富有香港特色的广东话,并在剧中融入了充满本土情感的岭南民歌与渔歌,将原本作为异托邦存在的湘西世界转化为香港人心中原乡与故乡的象征,寄托了对回归乡土中国、寻找精神根脉的深切呼唤。
二、林奕华演绎张爱玲作品:
《倾城之恋》
香港戏剧导演林奕华曾多次排演张爱玲作品的舞台剧,他创排的《倾城之恋》不仅深刻展现了新一代女性在爱情与婚姻领域的独特观念,更延续了原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的尖锐批判。剧版改编赋予了张爱玲作品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新的生命力,使其内涵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真实、深刻,进一步强化了原著跨越时代的影响与意义。
三、中西遇合与现代转型:
《弗洛伊德寻找中国的情与事》
香港非牟利慈善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演出的《弗洛伊德寻找中国的情与事》由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发,解析汤显祖的《牡丹亭》。该演出的核心亮点在于,女主角石小梅身着黑色便衣以现代方式重演《牡丹亭·叫画》。这一创新性的表演不仅探讨了艺术与真实、表演与再表演之间的微妙关系,更通过跨文化的对话,展现了东西方心理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奇妙交融,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与深刻思考。
四、梦幻形象和历史的辩证光照:
《周门家事》
香港话剧界素有排演曹禺经典话剧《雷雨》的传统,陈敢权的《周门家事》以其独特艺术构思,成为一部值得瞩目的篇外指涉作品。该剧构建了三个叙事层:一是主角编剧自身的家事纠葛,二是《雷雨》原剧情的融入,三是现代周门家族的新篇故事。三个叙事层不仅各自独立成篇,更在剧情推进中产生了丰富互动与相互启发,形成了一种“戏中有戏再有戏”的形上剧场的层叠架构,极大丰富了文本的深度与广度。
讲座的尾声,梁教授动情总结道:“源远流长、积累深厚的文学宝库,是戏剧改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港台戏剧改编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自觉地寻根与续根、灵根自植、守正创新的‘改编’。这些改编、改写、呼应、对话,甚至挑战,在新的时空造就了新的创意,显示出了戏剧与文学传统的互相渗透、跨介和鲜活的动态发展。”吴韩娴老师为梁教授的精彩讲座作结,她鼓励在场对港台戏剧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沿着梁教授深厚的学术研究轨迹,勇于探索、不懈创新,继续在这一领域开辟新的天地。
文:邹妍
图:吴丁妮、何伟豪
编辑:尤旬
审核:沈亮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