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williamhill1984届编剧进修班《校友通讯》--《离开上戏的岁月》出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01浏览次数:196

     


        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校庆65周年之际,戏文系1984届编剧进修班《校友通讯》--《离开上戏的岁月》出版,这本近20万字的书稿凝聚了84届编剧进修班全体同学的情感、心血与智慧。她是献给母校的一份厚礼,同时也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易杰)

  
附1:《离开上戏的岁月》前言
附2:《离开上戏的岁月》代后记

 

《离开上戏的岁月》前言
纯 真 岁 月
宋光祖
    这是一册不起眼的小书。当您不经意地打开它,您便会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热流扑面而来。这是一册书信集,是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1984届戏曲创作进修班的同学在离开母校的岁月里相互之间的通讯。这些通讯,以一种“故友对话”的方式记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饱含着他们对母校、对师友深深地眷念,也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对戏剧艺术的忠诚守护和执着追求。从这里,随着那一页一页与年龄相伴而行的自述、回望、叹息,我们可以感受“同学少年”的激情,感悟时代人生的沧桑,品味那一份独特的醇酒一般的岁月。同时,我们也会获知一份独特的戏剧人才成长与戏剧教育关系的鲜活档案。
    这个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然而却有着共同的对于戏剧艺术的梦想。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的学习,成为了他们人生新的起点,甚至成为了他们改变命运、事业跨越的重大契机。
    在离开母校的岁月里,他们天南海北,勤奋耕耘,成为各地戏剧创作的骨干甚至领军人物。每当国家和省区大型的戏剧节庆或赛事活动,这个班的同学总不会缺席;每当国家和省区戏剧作品评奖,总有这个班同学“金榜题名”。其中罗怀臻、姚金成、甘昭沛、郭大宇、孙文辉、方方、王胜华等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剧作家或艺术文化学者。他们的作品或著述,在戏剧界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河流闪光的浪花。
    26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都已步入斑斑白发的中老年。由于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与文化深刻转型、急遽变化的时代,由于不同的人生际遇和选择,还有一些同学没有直接从事戏剧创作与研究,他们或担任文化官员,或经营文化产业,或潜心于影视,或专注于文学,但也都成绩斐然,开拓出了同样令人骄傲的别样风景。同时,也有部分校友担当起更加重大的文化责任:姚金成已新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罗怀臻也新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令人伤感的是,这个班的恩师(时任戏文系主任)陈多教授,结业于这个班的著名剧作家郭大宇(代表作京剧《徐九经升官记》)、剧作家洪钰(代表作京剧《幕内内幕》),教授、理论家王胜华博士(代表作《云南民族戏剧论》等),还有剧作家王朴、沈明达,先后离开人世。校友之间的通讯对这些人生变故带来的震撼、伤痛都有同步的反应和记述,其中透露出来的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兄弟情,令人感叹唏嘘,难以忘怀。
    ——这些,在这本《校友通讯》上都有真实的记载。
    校友之情是坦率的,发自肺腑,不尚矫饰,所以动人。它不像名人回忆录那样是为发表而写的,它完全是“原生态”的。谁也没想到过日后要把它结集出版。16年的书信不为史而作,却有其史的价值。
    怀旧、叙情虽然是一种回顾式的情感活动,但是它还能够生长出一种新的精神动力,鼓舞人前进,它也属于进行时态的。1994年的第一次聚会,促成了这份《校友通讯》的诞生。陈秋凌说:“《校友通讯》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使大家感到我们班是一个永不解散的集体,而从中汲取的营养和力量是不可低估的”。2004年的第二次聚会,使校友间的感情因岁月流逝而更显出了其厚重与可贵。罗怀臻说:“这一回,算是重新牵起了情感;相见了,更觉出情义原来是这样的深切,这样难分难解!”姚金成说:“聚会激活的记忆,那一丝丝、一片片的情感细节,因岁月的远去而愈见清晰、鲜活,成为了我们心灵中永恒的慰籍和诗意。从那里出发,可能我们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可是回望来路,我们依然深深眷恋1984年校园灿烂的樱花和寝室里的大声辩论,那是我们心中永远的1984!……”
    永远的1984!这是孙文辉记述2004年聚会的文章标题,也是这个班校友心中最牵动情感波澜的诗章。当《校友通讯》结集出版之时,这篇诗章还在延续。人们有理由相信,它还将出现新的华彩或高潮!尽管花开花落,春去春回,一代学子,终将老去,然而,通过这本书信集中真诚灼热的文字,我们将记住这群校友,记住这共同走过的纯真岁月……
2010年10月18日

《离开上戏的岁月》代后记

《校友通讯》外的通讯
——代后记

    编者按:2010年2月初,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主任陆军教授一行到长沙招考新生,遇校友孙文辉,交谈中言及戏文系1984届戏曲编剧进修班的同学们,离校二十多年来,大多坚守在戏剧岗位上,并办有一份坚持多年的《校友通讯》,颇感兴趣,希望能读到这份通讯。
不久,就有了下面这些电信的往来——

陆 军  2月11日
孙老师:
    新年好!
    今天下午抽空看完了《校友通讯》第30期全部文字,很感动,很感慨,很感谢。
有一个建议,能否将30期所有文字集中起来编一本书,作为校庆、系庆之成果?如需经费,系里可补贴一些。
    谨颂新春快乐,合家安康。

孙文辉  2月17日
    诸位:
    陆军教授的提议(编一本书,作为校庆、系庆之成果)值得重视,但我这里并没有全部的《校友通讯》——包括前些期和其他校友编辑的部分。有谁保存了早期的《校友通讯》吗?特别是秋凌,你有吗?

罗怀臻  2月17日
    建议很好,我也没有完整保存。

俞康生  2月18日
    非常遗憾,我没有。

孙文辉  2月20日
  诸位:
    我把手头有的《通讯》初编了一下,并打电话请秋凌找找前八期的《通讯》,看她那里还有没有?秋凌说:前几期内容并不多,也不要紧,如有的话,将寄给我。
我在通讯后面附了些媒体对学友作品的评论,不知合适不?也肯定不全。请出出主意,或作些调整、更正、补充。
    另请谁来写写前言?怀臻、方方在学校,请你们拿主意。
标题《永远》行不行?

方 方  2月20日
    标题《永远》太酸!

刘兴安 孙文辉  2月21日
    文辉兄,把我找到的08年的通讯录发给你。祝好!(刘兴安)

    错了,不是要通讯录,而是要1至8期《校友通讯》,包括你编的那期。(孙文辉)

    我的原来都存在办公室的一个文件夹里,现在都放在内蒙的仓库中。要搞什么大动作,还需要我做什么,请领导吩咐。(刘兴安)

    如能在近期内找到1—8期,功没大焉!(孙文辉)

    我怕是无能为力了,不妨给同学们发个通知吧,也许会有人保存(刘兴安)

    没问题,我在问陈秋凌要,她答应找一找,如果她没保存、我也找不到,就很难说谁有了。
我给秋凌打了电话,指望她了。大多搬了家,早期文稿都扔了。十年聚会时,是决定哪几个人编呢?我只记得你编了一期。(孙文辉)

    有四人,您、我、秋凌、另一位是谁忘记了。我编的是第一期,也是最简单的一期,呵呵~~(刘兴安)

姚金成  2月21日
    文辉兄:您好!
    没料到你竟把这么多年的通信全都搜罗来了!真是功德无量!不服不行呀!
今年《村官李天成》要参加广州九艺节,《香魂女》要角逐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两个戏都要修改,另外还有新的创作任务,算着日子催稿,所以压力挺大。另,《品读好友姚金成》已发你信箱,当已收到。
向兄致敬!
 
孙文辉  2月21日
  诸位:
    报告一个好消息:《通讯》1至7期,秋凌已找到,正用特快专递邮给我。我收到后会立即录入,并嵌入其中,至于少的第8期,收到后,我再作考虑。
    其中我想附录一些外界对学友的评价,在网上我搜到一些,不知合不合适,请大家提供资料、支持这一工作。书名我写了个《永远》,方方说“酸”,请大家想想,这么多编剧,应该编个书名不难。
    前言或序,秋凌说陆军教授和宋光祖老师都好,大家说说。
    这件事,我只能在网上与大家联系,没上网的学友就很难参与了,有便的话,请转告。近期望大家多开邮箱,商量此事。我无刘拥政手机号码,请金成给他发个短信,请他开邮箱参与讨论。
印刷此书会要产生一些费用,我想请陆教授估算一下费用,我们再想办法集资。大家看行不行?

陆 军  2月21日
    孙老师:
    新年好!
    我作序不合适。建议让宋老师辛苦一下,宋老师也是我老师。
出书我可负责联系。费用你们筹10000元,缺口我负责落实。

孙老师:
   斗胆建议,学界评价,如是针对班刊的,应收入。如对学友评价,不收为宜。因为,一则不全,二则每人情况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优秀,如收了,易出现轻重,似不妥。三则我看重“班刊”这一创意与举措,且坚持这么久,在这个浮躁的世道,委实不易。如收入其他“装饰性”的文字,就不纯、不美了。
    姑妄言之啊!

罗怀臻  2月21日
文辉:新年好!
    又要让你操心了!能出版《班刊》确是一件好事。
    我赞成出版《班刊》合订本,不附加其它内容。至于序言,我意由俞康生班长撰写,作为班长他有这个责任,况且班长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既然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那就宜本色平实和真实。
书名就叫《班刊》好了,副题注明学校、班级和年代。
需要我做什么工作,敬请吩咐。

文辉:
    正好你在线上。
    书当然要出呀,具体事宜待三月份开学我和陆军主任面谈吧。
    只是要麻烦你做此书的责编,事实上你一直就是。
    至于筹款,我先任捐一千。
    我想只要搜齐了各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吧。

孙文辉  2月21日
    我感觉前言请宋老师写为好。

姚金成  2月22日
文辉:您好!
    1、同意你和的意见,宋老师写序言。宋老师对我们班有感情,身份也合适。
    2、费用问题应该不大。我觉得还是你来收款操办就挺好。同地异地反正都是银行转款。其实印刷也可以在湖南你觉得方便的地方。只要陆军教授以上戏中文系的角度写点什么,就可以了。实际设计、编辑、校对恐怕都得兄偏劳了(敬礼!)。
    3、书名干脆就直接叫《离开上戏的岁月》。
    4、我即给刘拥政发信息告知近情。

 孙文辉  2月22日
诸位:
    继续征求意见。
    关于书名,怀臻说《班刊》好;我认为:就不如用《校友通讯》前缀“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1984届编剧进修班,后署198?——2010(?为第一期年份)”,与内容一致,名符其实。听大家说说。
    稿子编好后,我会发给大家,最终到上戏集中。书在学校出好,一有怀臻、方方在,二也不辜负陆军教授情义,三在湖南的印制出版费高,四是后期发行对象主要是校友,在校庆、系庆中宣传班级,于情于理,在上海制作邮寄成本就下来了。
    集资之事,怀臻或其他人能承担下来最好;今年起我手头在做《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湖南话剧史》、《湖南戏剧会演60年》三个课题、即三本书,还想在期间去湘中(湖南最后开发的一片土地“梅山”)考察一段时间。如万一无人承担,我还是可以兼做。上次大家赞助编辑刊物的费用,钱没有了,我却还没结账,我想找找那个记有收入与支出本(放在前些期《通讯》一起),但没找到。
    序言收到后也会发给大家。不知校庆是几月?望怀臻告知大家。我喜欢办事往前赶,有些事情性急了,望大家谅解。

姚金成  2月22日
文辉兄:您好!
    书的正名我觉得还是《离开上戏的岁月》最好,平实,恰切,不大不小,与校庆主题吻合,又于自然而低调的记述中有点岁月沧桑的感觉,不只是事务性的干巴巴的交代。副题就用怀臻说的“班刊”或你说的“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1984编剧进修班校友通讯198?-2010”。内容可以只用通讯,不另选媒体文章(当然选点也不是不可以,这要由你和陆军兄酌定)。不过1994年聚会《东方艺术》也发过一篇综述文章,和你那篇《永远的1984》正好相配。我随后把文章找来发给你。

刘拥政  2月22日
    文辉兄:先拜个晚年!收到金成通知即上网看到了关于出集的策划,您辛苦了!我完全同意大家的意见。书名还是觉得金成提的较质朴些。合集稿粗看了一遍,很有意思。其中109页王信厚的文章与下面方方的文章有一小段是相同的,可能排版时出了小错,请再校对一遍。有关我的文章都同意,不作改动,保持原始样子好。

方 方  2月22日
    《离开上戏的岁月》好。

罗怀臻  2月22日
文辉:同意金成的书名,内容有劳文辉编辑,出版事宜待开学后我与陆军面洽。

俞康生  2月22日
各位学友:大家好!
    书名我赞同金成兄的意见《离开上戏的岁月》,既贴切又有沧桑感,符合我们这个年龄层次;收录问题我同意陆军教授的看法;序言宋老师答应写最好;出版费现在到底落实了多少?另外,就书的完整性而言,可能还需要文辉兄写个后记,因为最了解情况的非文辉莫属了。本来,我与文辉同在长沙,理应为此书的出版多出点力,因最近突发心梗,心脏装了三个支架,刚刚出院,在家静养,“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有劳文辉兄了。

孙文辉 宋光祖老师 2月22日(手机短讯)
宋老师:
    新年好!陆军教授看到我们的通讯,建议我们结集出版。我近期编了一下,加上媒体介绍学友的部分文章,约20万字,我们集资1万元,其余系里出。请您写个前言。如您要全部稿件,只能请怀臻、方方给您电子稿。我现在在作进一步编辑。我在网上联系同学,商量怎么办。
前言尽量平实、朴质为好,不要去写过程了。

文辉:
    前言不写过程,只写当年带班教师的一些感言。集子要配照片,包括结业和聚会等活动。要不要附录,如著作统计?
    结集出版校友通讯的主意甚好。如果需要集资,我参加。写前言,陈多老师不在,我应该做。写出后邮寄给你,你补充修改吧。工作落在你身上,又要辛苦了。

宋光祖老师 2月23日(手机短讯)
    书名贴切。但是如果改“开”为“别”,似可以增添感情色彩。不改也行。工作进度很快。我近来血压升高,未曾写感言。奈何?

陆 军  2月23日
孙老师:
    《离开上戏的岁月》,书名好。
    关于出版经费,您们筹一万元有困难吗?如有难,也不要紧,能凑多少就多少,主要是表示一个态度,也有利于我这边操作。

孙文辉  2月23日
陆教授:
    一万元不会难,但结果如何,暂不知。我想待怀臻与你见面后,定个基本规格,作个预算,我就发通知。一般说,就是全部要学友们拿下来,也会有人承硬肩。有系里支持,大家心里更暖和。数年来,都是情感支撑此事,不会在此时退缩的。

诸位:
    我想等怀臻与陆军老师联系,给我发出信息之后,我再向各位(包括无电邮的学友)发通知,谈集资之事。其他事项,我们之间可多联系,我来沟通。

姚金成  2月25日
文辉:您好!
转去1994年聚会座谈纪要。当时还比较低调,没有明确打出1984届编剧进修班校友聚会的旗号。

陈秋凌  2月27日
文辉:
    1-7期“校友通讯”收到了吗?
    《离开上戏的岁月》书名很好!

孙文辉  2月28日
诸位:
    《离开上戏的岁月》全部编辑完成,其中佚失一期。尚有14万字。另前言请宋老师写,未交稿;后记不打算另写,仍以近期的我们相互之间的通讯(出版的动议、策划过程)代着后记。以后另发给诸位。
    这里有请诸位在审读的过程中担担校对。校出来的差错请不在文档中改动,应另发邮件给我,在我的存档文中改动,要不,改了这里没改那里,还会有错。
    对于“历史文献”,如无伤大雅,不涉隐私,建议大家不要删节,一笑带过。而文后还是要附一名单,名单中会要涉及单位,因此,请各位注意一下,最好不注家庭地址。
集资之事,我待怀臻通知。诸位还有什么建议,请告。

韩生院长  3月2日
    (在“孙文辉的博客”《〈离开上戏的岁月〉编辑絮语》一文中留言)感动。请联系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葛朗副院长,张生泉老师(021-62482920)。希望将文章在学院网站转载。

孙文辉  3月3日
    (在韩生院长留言中的回复)谢谢您,我们请怀臻为代表,与葛副院长、生泉老师联系,并汇报具体情况。

附:“孙文辉的博客”中博文《〈离开上戏的岁月〉编辑絮语》
    2010年初春,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戏文系主任陆军教授来长沙招考新生的。言谈中谈到校友情义,得知戏文系1984届进修班的校友,离校二十六年了,至今还保持了联系,他希望能看到维系这种联系、我们坚持编印的了多年《校友通讯》。
   不久,我把第30期《通讯》邮发给他,得到他热情洋溢的回信。他希望能将30期所有文字集中起来编一本书,作为校庆、系庆之成果。并说,如需经费,系里可补贴一些。
消息传到各校友,大家立即响应支持。不久,30期的文字很快集中,一本题为《离开上戏的岁月》,有15万字数的小册子就基本成型。
   陆军评价道:一个班刊,能坚持这么久,在这个浮躁的世道,委实不易。
   我想:日月如梭,当年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如今都已步入老年……
——好在在离开上戏的岁月里,大家都还干得不错……

孙文辉  3月3日
   诸位:现将韩生院长在我的博客中留言转载于下,请怀臻能否按院长的指示,去汇报一下情况并联系?

罗怀臻  3月3日
   好的,文辉,过几天我和陆军及相关院领导联系落实,有消息再告。

张小宁    3月5日
文辉:
   出人才出作品的我班坚守20多年的《校友通讯》,蒙母校教授慧眼识宝,我顿悟其珍贵价值,戏文史上绝无仅有,相信在戏剧史上留下一页佳话。
书印多少册,涉及编印成本。我粗略估算,如果印3000册,不用书号的话,大约2万元。(内页单色制作,封面彩印)
   规格:①正度16开:185mmx260mm约124页以15万字计算或②大度32开:140mmx210mm约250页
   以上两种规格都大约是这个成本,相差不大。如果印1000册,1万元足够有余。
排版设计可交我做义工,设计排版工作如果由你审校,我可通过电脑发去给你,再反馈回来修改,很方便。在哪里印刷由你们决定,届时我把印刷制版的正式规格文档发去即可。
   我十多年为珠三角各级政府策划招商引资和大型文化活动工作,编写印制大量各种广告品,任公司总经理,业务熟悉。以上情况供你参考。

罗怀臻  3月17日
文辉:你好!
    今天就班刊出版事宜与戏文系陆军主任、院党委宣传部长张生泉老师分别作了交流,情况如下。
    陆军主任支持班刊出版并承诺由戏文系资助一万元经费的决定不变,但余下经费仍建议我们自筹。陆军主任的意思是如果系里包办,可能会引起其他班级攀比,我觉得他的考虑是对的。从陆军主任提议出版到他代表系里的实际支持,我们已经很感谢他了。
    我拜望张生泉老师的意思是希望院方给予支持。张生泉老师听了我的介绍的确也很感兴趣,对于我们班的班刊能够坚持办这么多年深表敬佩,同时表示乐于促成。张生泉老师建议的运作程序为:
他希望先看到这本书的简单介绍和具体内容——我说了请编辑班刊的文辉发给他。
    张生泉老师的邮箱是:shengquanzh@yahoo.com.cn
    二,张生泉老师在了解了班刊的具体情况后,向葛朗副院长和院领导推荐,争取列入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校庆65周年系列丛书。
    三,如获院方认可,编辑由我们负责,经费除了戏文系资助的部分外,争取院里解决。我想这是最理想的途径和方式,所以我会配合陆军主任和张生泉老师,尽力促成。
    现在即请文辉把书稿内容和相关介绍文字发给张生泉老师。
    下面的工作我再去做。进展情况随时报告文辉并各位。
    祝:好!

孙文辉  3月17日
怀臻:
    好的。我会做下一步的工作,做个简介给他,也可发电子文档给他。如果出版,希望增加一些两次聚会的照片,我这里不知为何没有了,你能否准备一下。在校时,我们到山东的同学我这里有一些黑白照片,你们那里有没有赴安徽的照片?
康生身体不好,心脏搭桥手术后,最近又进了次医院。如注意保养,应无大碍。

罗怀臻  3月17日
    照片动员大家都找找,如能促成,当然希望出得充实美观。
向康生兄问安好!

甘昭沛  3月26日
文辉兄:来信均已收到,辛苦你了!
    出《校友通讯》专辑原是我们自己的事,经费方面能得到院方的支持实属不易,也要感谢怀臻的奔走斡旋。我的意思是,剩下的缺口二位不必太过为难,我们大家凑一凑吧,毕竟,现在与我们在校时那种窘迫的处境相比已恍若隔世。还有,自己掏点钱也让大家更有种参与感。虽然分别多年,我们的心仍然是拢在一起的。此为我一己之见,不知是否合适,请兄斟酌?

罗怀臻  3月26日
文辉:
    昨晚刚从重庆回来,……下周我去学校落实《班刊》出版的事,放心!

孙文辉  3月30日
诸位:
    今接怀臻电话,与学校相关老师联系后,我们的《通讯》将有可能纳入学校的“校庆丛书”中出版。但书名与学校的一本《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有雷同之处,建议我们的书名改为《我们共同走过》。特征求大家意见。

罗怀臻  3月30日
文辉:
    院庆丛书工作由王伯男老师具体负责,王伯男是和我们同时在校的戏文系本科校友,现为学院图书馆馆长,与我们班关系很友好,你可以通过邮件和他沟通,他会尽心尽力的。

甘昭沛  3月30日
    可以(即《我们共同走过》)。也可考虑《岁月如歌》或《离开上戏的日子》之类。

孙文辉    3月30日(手机短讯)
宋老师:
    近日身体好么?经韩生院长等关注,通讯集有可能纳入学校校庆丛书。因书名《离开上戏的岁月》与另一本书《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有重名之嫌,建议书名改为《我们共同走过》。不知您的前言写好没有?如没有也不要紧。建议您不要写得太累,抒发情感就行了。

宋光祖老师 孙文辉  3月31日(手机短讯)
    谢谢文辉,病已缓解。断断续续写了一文,述我与一些同学交往的,但不是序。我就另写一短序,一并邮寄给你,烦你帮忙打印出来好吗?先谢过了!
    通讯各期我都有,重读一遍,必生感触,就抓紧时间写吧。书中宜用些照片。

    我打印没问题。全部通讯现在就缺冬季号一期。照片也在征集中。(孙文辉)

   《学友通讯》冬季号1995年12月5日一期我有,共7页,将连同稿件挂号邮寄给你。照片我找找,也会有的。我可以直接交王伯男。此事你们办得好!(宋光祖)

宋光祖老师 孙文辉 4月6日(手机短讯)
文辉:近好!前言等两文及冬季号今挂号寄艺研所,收到复我。文章请你改定。据怀臻说此书尚未正式列入校庆丛书。我已找出首届聚会的照片。

    老师辛苦了。我收到后即给您发短信。谢谢了。(孙文辉)

    很好。请审阅,改定。(宋光祖)

姚金成    4月24日
文辉兄:
    这两天稍得宽余,又浏览了一下我们的校友通讯,逝去的岁月,历历如在眼前。只是重新审视书名“共同走过”,觉得还不理想。虽然切题,却太平,缺乏个性色彩,更缺乏号召力或魅惑力。可以以“共同走过”为名的东西太多太多。设想未来一本书,封面上印着“共同走过”的书名,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我建议书名改为《永远的1984》。我们是1984届,1984离校,后来1994、2004回校重聚,期间16年的书信往来,感情牵挂,其实皆因1984的缘分。再说这个名字本身张力很强,1984为什么会“永远”?这个绝不会永远的1984为什么有人要斩钉截铁情深如海地说它“永远”呢?所以,这背后一定要有不同的说辞……说句笑话,100年后人们看到这个书名也要翻看一下这1984究竟有啥子不一般呢。而且这个书名基本可以肯定是独一无二的,绝对不会重名。兄记述我们2004年聚会的文章题名“永远的1984”,直接拿来作书名,自然而然,多好?
    另外,我又看了兄那篇文章,我看应该作为代序发在前面。宋老师写的是序一,放在最前面;《永远是1984》作为序二,放在宋老师的后面。兄的《永远的1984》遗憾的是毕竟是6年前写的,这几年好多同学又佳绩迭出,像怀臻老弟的《班昭》、《典妻》夺精品与大奖(这两年老弟在全国风头甚健,近期有望问鼎中国剧协副主席),李世勤的《打工棚》打响,你和方方的几本专著,我的越剧《韩非子》、婺剧《赤壁周郎》等。正如宋老师所言,我们现在还是“进行时态”的,总会不断有新信息、新斩获,量的差异不算大缺憾。我认为文章论述到位、感情到位就可。
    当然,书名还有一个方案:《纯真年代》。与副题搭配,也很切题,可用。
以上意见当否,请兄及众师友裁定。

方 方  4月24日
    序一好,序二前半段最好压缩或去掉一些。《后记》很别致,有意思。《我们共同走过》是台湾很著名的纪录片,我们有重名之嫌。
    不如叫《离不开上戏的日子》。上戏不是一直照耀着我们吗?
    啊呀,刚刚才看到金成的建议,千万可别叫《永远的1984》!全世界都知道《1984》的意思,那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了,人家还以为我们与奥威尔有什么关联。
    我已经反对过一次《永远的……》了。人家小在学大,我们大反而学小,矫情。
    我们一直在成长,还会继续发展。不要定格在过去。

姚金成  4月25日
    关于书名,看了方方的意见,自有其道理。不过,《离不开上戏的日子》也不行,也有点矫情。我再想想,争取再提个方案。另,《纯真岁月》(不是《纯真年代》)是否也不可行?

罗怀臻  4月25日
文辉:
    看了两篇序和你的金成的信,都很感动,也唤起紧迫感,总而言之,咱们的“通讯”一定得出版,这是我们班级的事,也是戏文系和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的事,院庆或戏庆不能少了这份宝贵的记忆。前天我在校园见到方方,还在商量这件事。
    双手赞成书名定为《永远的1984》。关于序言,我意就用宋老师的,文辉的文章可以作为后记,保存原貌或做些补充都可以。我们的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延绵不断的同学情义和对上戏的永远牵挂。至于因“通讯”出版而形成的过程文字,可以不考虑收在书中。

孙文辉  4月26日
方方等诸位:好!
    怀臻信中有一句“延绵不断的同学情义和对上戏的永远牵挂”,对通讯是个很好的概括,因此书名可考虑《情义与牵挂》再加副标题。原以通讯做后记,有这样一个考虑:院长和系主任很自然地带进来了,也显示出院、系对此事的关注;以通讯的方式来介绍出版过程,与书《通讯》也很契合。

罗怀臻  姚金成 方方 孙文辉  4月26日
文辉:
    看来民主真不是个好东西,我怎么觉得大家说得都在理呀!算了,我不“创意”了,反正你确定下来我都同意!哈哈…… 怀臻

文辉:同意《情义与牵挂》!金成
就叫《牵挂》。方方

方方:原来我也想过,“牵挂”也包括在“情义”内;但后来觉得把怀臻的那段话“我们的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延绵不断的同学情义和对上戏的永远牵挂。”引过来作为书名前的题记,用以说明《通讯》的特质,就需要“情义”二字了。文辉

罗怀臻  孙文辉  张小宁  姚金成   11月4日(电话)
罗怀臻:
    文辉,学校校友会决定资助2万元,由我们自己出版这部《校友通讯》集。请你联系一下学院葛朗院长,具体事宜请在电话中与他商谈。

孙文辉:
    小宁,刚才怀臻来电话,学校校友会决定资助2万元,由我们自己出版这部《校友通讯》集。你那里能不能印刷出版。争取在12月1日母校校庆之前发往上海?

张小宁:
    好的。我把公司邮箱发给你,你先把书稿寄来。

姚金成:
    接怀臻电话,询问出版情况。

孙文辉: 
    小宁很爽快地承担下来。由于书由我们自己出版,考虑书名是否恢复为《离开上戏的岁月》,这样,书名即有个性,又能针对本书特定的读者对象。
印数为多少?这个就不发扬民主了,就请你与怀臻商量一下。

姚金成:
    与怀臻商量,同意书名恢复为《离开上戏的岁月》。
印数至少要1000本。

(编辑: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