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值播种时节,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却喜迎收获,《新视界》即将付梓,着实令人欣慰。本书收录了过去五年间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部分优秀硕士论文,如今这些论文的作者已经奔波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离开学校前完成的这些文字是他们在上戏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面对戏剧依旧不景气的现状,一拨拨怀揣戏剧梦想的学子的执着与坚守常常让我感动,戏剧需要这样的有志青年为它注入新的活力,为它拓展新的视界,尤其是戏剧理论。
近些年我们的舞台上仍然有大量的戏剧在上演,而理论却相对沉寂,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我们的创作已经远远走在了理论的前面。事实上,如果我们足够清醒,便会意识到不是我们创作的步伐太快,恰恰相反,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虽然就数量而言,在一些地方戏剧也许称得上“繁荣”,但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论的步伐走得太慢,没有理论的指引,创作的步伐将会是无力而又迷茫的。以往我们总是把戏剧不景气的原因归结于创作的荒芜,却忽视了戏剧理论的缺失。纵观戏剧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戏剧黄金时代的崛起都离不开戏剧理论的支撑,今日的戏剧若要健康发展,也同样需要理论的导引与滋润。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头这些年轻人的论文虽显稚嫩,却尽得风流,尤为难能可贵。
说到论文,有一个难堪的话题无法回避。在过去几年,中国发表期刊论文的
数量已经越过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但在庞大的论文数量背后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数据,作为最能体现论文质量的被引用率,中国发表的论文竟然平均只有2.5-3%,排在世界100名开外,这样的数据不禁令人汗颜,我们不能仅仅以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理论水平,在我们一味追求论文数量的同时,如何来保证质量才是重点。当然,学位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论文,它要求比后者更科学、严谨,更能触及研究对象的本质。戏剧学院的研究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戏剧观念,学位论文便是他们戏剧观念的生动体现。
中国戏剧已经在迷惘中前行了很久,翻读这些论文,我似乎在迷惘的世界里看到了些许光芒,虽然微弱却让人充满希望。这光芒来自于年轻人对戏剧的热爱,也来自于他们对戏剧艺术本身的思考。戏剧艺术能否突破瓶颈,需要戏剧人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不断创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引作用不言自明,而一切理论又是基于对实践的总结。幸运的是,戏剧学院为论文的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在不断地戏剧实践中探索新的戏剧理论,这样他们的论文不至于成为纸上谈兵。
青年学子的学位论文代表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理论涵养和水平,不夸张地说,一篇具有创新性的优秀论文,不但能够影响戏剧艺术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一个时代。正因为此,《新视界》将这些微弱的热能聚集起来,希望也能为当代戏剧家们的前行之路提供一些光亮。
本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为中国戏剧研究。本编中选录的论文不仅涉及话剧,而且涉及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和地方戏曲。青年学子们或者以实地考察的方式研究地方戏曲的生存状况,或者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来总结探索者的经验,他们对中国传统戏剧或理论的研究不仅汲取了其中的精华,而且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重新认识这些历史的瑰宝,试图寻找到恰当的路径使中国戏曲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走出困境。尽管这些认识和寻找尚显青涩,但这种勇于探讨的学术精神却是年青的戏剧人带给我们的力量与希望。
第二编为外国戏剧研究。青年学者们通过对西方戏剧名家名作的研读,总结了西方现当代戏剧的发展中一批重要作家、重要流派的特点,譬如易卜生、斯特林堡、布莱希特、迪伦马特等等。这些作家作品不仅在西方戏剧世界举足轻重,而且流传到中国后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创作与演出也影响深远。较为可喜的是,研究者不限于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评论,而是尽可能地深入到这些戏剧家的戏剧观层面,从本质上对戏剧艺术在现当代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拓展与更新自己的戏剧观念,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指导性。
第三编为影视研究。戏剧与影视原本为两门不同的学科,但从叙事的角度看二者又多有共通之处,正是基于此,对戏剧与影视的“跨学科”研究既补益于影视,也“给力”于戏剧。青年学者们从剧本创作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影视的叙事策略,对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或文化分析,挖掘中国影视发展的深层文化含义,总结出这些影视剧的创作规律和模式,字里行间充满热情,不乏新见。
第四编为教育戏剧研究。戏剧与教育的“联姻”早已有之,社会表演学将二者的关系进一步拉近。青年学者们深入到学校、业余剧团、民工艺术团等,用调研的方式探讨教育戏剧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通过对已有教育戏剧模式的归纳来认识戏剧除艺术之外的社会属性,这对当今的戏剧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时也是描摹戏剧未来图景的重要一笔。
诚然,青年学子们的论文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依然有理由为他们的一孔之见,一得之功鼓而呼。现在,他们早已离开校园,社会现实或许更让他们体会到从业于戏剧的艰难,我衷心希望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少些坎坷多些平坦,对这些戏剧的接班人,在祝福的同时,我也有两点感悟与他们共勉:一是戏剧理论发展至今日仍面临着创新的困境,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更要为戏剧界输出新的识见,梳理过去的理论并不等于理论创新,只有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创新步伐一致,戏剧才会有长足进步。二是青年学者一定要建立自己科学、先进的戏剧观,对戏剧本质、戏剧功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所从事的理论与实践才会更有价值。
戏剧路在何方?这个问题困扰了戏剧人很多年,年青一代更要面临。甚至,他们面临的现状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困难。只是我相信,只要有披荆斩棘的信念,他们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的日子。在此,我不禁憧憬,《新视界》不只是一次收获,更是在这春天里的一分耕耘,待来日能收获更多的硕果。
末了,作为《新视界》的第一批读者,我要深深地感谢年轻教授刘庆兄、沈亮兄的创造性劳动,也要感谢曾为这些论文的面世付出艰辛努力的研究生导师们,正是他们的无私与睿智,才铸就了《新视界》一页页的书香。
是为序。
(注:《新视界》由刘庆、沈亮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陆军;编辑/刘颖)
(作者为威廉williamhill登录入口戏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