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系举行“戏剧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19-04-25浏览次数:594

2019423日下午,戏文系在图书馆四楼举行了“戏剧学专业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有叶长海、丁罗男、孙惠柱、宫宝荣、沈亮、魏梅等,戏文系的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专业课教师共同参加。会议由戏文系主任陈军教授主持。

“戏剧学专业”是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新增的一个本科专业,是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下辖的理论方向独立出来申报的,今年下半年将迎来第一批以高考一本成绩招生入学的学生。如何能让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学成戏剧艺,货与戏剧界”,这是一个非常迫切和重要的研究课题。研讨会上,戏文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的徐煜教授首先介绍了系里有关该专业前期教学的总体情况,专业课教师朱锦华副教授介绍了之前戏剧影视文学理论班的课程设置和运行情况。

  

教务处处长沈亮教授谈到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设想,减少必修课,加大公共选修课,变班主任选课时的集体选修到学生真正自主意识的选修,因此他建议“戏剧学专业”在新课程设置上可以先设计一个理想的培养方案,在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再不断进行调整。

丁罗男教授认为,我们之前附属在戏剧影视文学理论方向下的课程设置是基本成功的,是结合了系里的师资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的。但是新的“戏剧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不能把理论方向升级为一个专业,建议新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的力度,要让学生有一个戏剧剧场的空间概念,能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戏剧的一些基本的必要技能。同时要关注当下,为当下社会现实和学生就业服务。“戏剧学专业”要建设自己的课程体系,确定每一个阶段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每门课程的教学宗旨是什么,最后让理论、实践、社会能真正结合。

孙惠柱教授指出,我们建设“戏剧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已经有了几十年戏剧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整,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将来的就业能够更容易找到剧团、剧院所需要的工作岗位,同时让戏文系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对戏文系的老师也有最实际的好处,知道自己课程的目标诉求。长期以来戏文系的史论课程是最难上的,容易枯燥生硬,建议立足作家作品的分析讲解来上史论课程,这样史论课程会更加充实生动,过去的“三史三论”可以适当打通,课程相对压缩。他反对把“Dramaturgy”译成“戏剧构作”,认为该词有多个涵义,译成戏剧顾问更恰当。

叶长海教授认为戏剧学培养人才的角色定位应是“戏剧学家”或者文学顾问,在课程安排上要运筹帷幄,四年大计、一年小计,马上就要排下半年的课表了,现在就要通盘考虑起来,要尊重上戏已有的特色和传统,逐步改善。要从整体戏剧的高度来传授戏剧学,上戏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具有学科专业齐全,各种人才集聚的特点,不要局限于戏文系,可以整合上戏的丰富资源来为戏剧学专业建设服务。如果把“戏剧学家分为两种:“自上而下的戏剧学家”和“自下而上的戏剧学家”,上戏的戏剧学专业特色是自下而上的戏剧学。他建议,一年级要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二三年级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戏剧学专业”是第一次办,大家也不要太过苛刻,要在摸索中奋力前行。

宫宝荣教授说“戏剧学专业”的专业定位一定要找准,现在大家对于“Dramaturgy”的理解有歧义,我们应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我们的目标、宗旨是什么,我们培养所谓的戏剧学专业人才,他的标准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西方的戏剧学科经历了由文学为本到演出为重的转型,其内涵与外延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他建议课程设计要加强与实践联系,过去的史论教学在观念和方法上也要有创新,同时加大国际化交流。

从德国慕尼黑大学专修戏剧学的魏梅副教授介绍了“戏剧学专业”在德国的一些大学开设现状,并提出了“戏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中国化构想。她调入戏文系,会为新专业建设贡献力量,尽心尽职

  

    最后陈军主任总结说,因为戏文系教师规模有限,现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理论方向)课程设置和编剧、戏剧教育专业等区分度不大,辨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存在因人设课的问题。因此在“戏剧学专业”作为新专业独立招生前,召开这个研讨会非常必要也很及时,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新课程的设置把准了方向,现在我们对戏剧学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希望戏剧学专业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能建成上戏的品牌,做出自身特色和影响。

                                                      (图/万青;文/朱锦华;编辑/刘颖)